,会导致痛风?”“豆制品升尿酸还致癌……对身体健康无益!”很多人对豆制品“误解”很深,认为尿酸高就不能吃豆制品,吃多了还会有致癌风险,网上甚至流传着“儿童吃了豆制品会引发性早熟”“男性喝豆浆胸部会变大”等说法。
大豆在做成豆制品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难煮、难消化的问题,同时也去掉了影响人体营养吸收的物质。在无饮食禁忌的条件下,增加大豆及其优质豆制品的摄入,有益于降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的风险。
这种说法不准确。食用豆制品,通常不会增加痛风发病风险。大豆本身是高嘌呤食物,但我们一般很少直接吃大豆,通常是吃豆腐、豆干、豆浆等豆制品,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碾磨、浸泡、加水稀释等一道道工序,其中的嘌呤会大大降低,变成低嘌呤的“安全”食物。
例如,豆浆的嘌呤含量约为29 毫克/100克,北豆腐的嘌呤含量约为68 毫克 /100 克。根据《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嘌呤含量在 150~1000 毫克/100克的属于高嘌呤食物,含量在75~150毫克/100克的为较高嘌呤食物,可见多数豆制品都不属于高嘌呤食物,有些还属于较低和低嘌呤食物。
另外,多数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低、胆固醇低,对痛风患者的营养补充有益。
豆制品中含有一种叫异黄酮的物质,是自然界植物中存在的一类植物雌激素,也正是因为这个“雌激素”,让豆制品背上了“致癌”的黑锅。实际上,异黄酮只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它虽然能与人体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但作用力远弱于人体自身产生的雌激素。其实,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样作用对体内雌激素水平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当人体雌激素含量不足时,异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相结合,能起到补充雌激素的作用;当人体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大豆异黄酮又能阻止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起到抑制作用,这相当于降低了雌激素水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量食用大豆可能有益于预防某种类型的癌症。
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儿童食用豆制品会引起性早熟。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与真正的雌激素仍然有较大区别,且豆制品植物雌激素含量较少,儿童日常摄入大豆数量十分有限,并不会引发性早熟。
而豆浆中异黄酮的含量小于 100 微克/毫升,且它不是激素,仅起到类雌激素样调节作用,不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紊乱。所以,男性喝豆浆不会出现胸部变大等情况。同样,“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浆”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北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大豆制品用含钙凝固剂加工,是钙的良好来源。内酯豆腐是用不含钙的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钙含量非常少。
摄入大豆及优质豆制品,对身体健康有不少好处,能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等发病风险,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还有助于老年人延缓肌肉衰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 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30~50 g大豆相当于200 g豆腐、100 g豆腐干、30 g腐竹、700 g豆腐脑、800 g豆浆、300 g豆芽。
豆制品种类较多,大家可以轮换着吃。我们在选择豆制品时,要多吃豆腐皮、腐竹,少吃油豆腐、油炸豆腐干、腐乳、豆豉等发酵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