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果脯是北京的特色食品,是指含水量在20%以下的,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果脯含糖量较高,水溶性维生素C破坏较为严重,其它营养物质破坏较小。但是,果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因为食用高糖果脯,会导致人体对B族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
第一次知道果脯这种食品,还是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当时,我看到很多春节回家的人都买果脯带着,而商超的售货员也在大力推荐。在两相影响下,我便买下了一些。回到家,朋友尝了一些,觉得好吃,便问我这果脯两字的读音问题。因为“脯”是个多音字,一读“pu 二声”,如鸡脯,指的是鸡胸部的肉;一读“fu三声”,有两个义项:①肉干:兔~/鹿~。②蜜饯果干:果~/桃~/杏~。由此可见,“果脯”之“脯”应该取义项“蜜饯果干”,所以正确读音应为“fu三声”。
这些年,物质生活越来丰富,果脯在北京等大城市里已不像多年以前那么风光了,但仍然是旅游时人们经常购买的地方特色食品,也是儿童、青年等人群十分喜爱的休闲食品。不过人们对食用果脯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果脯可以代替鲜果。而营养学家认为,果脯中含有大量糖,在加工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又受到一定损失,所以不应长期过量食用。
就像有人以为葡萄干,就是把葡萄放在太阳下晾晒就能做成一样,在不少人的心里,肯定以为一般的果脯也是把鲜果晾晒制成的。这样想,你就太天真啦。果脯的制作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脱水等多项工艺的处理。虽然很多水果本身很甜,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口感,还会再加入大量的糖。如此这般的处理,水果中原本含有的水溶性维生素C大量流失,而热量超高的糖分却大大增加了。
因此,果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因为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导致人体对B族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尤其是儿童,在饭前更不宜食用果脯,否则还会影响食欲。另外,有些果脯等食品中可能还含有防腐剂、色素,经常食用会造成在机体内的积累,也会影响健康。
果脯毕竟是地方的风味小吃,出差旅行完全可以顺便购买一些。果脯之所以会出现,是水果本身有季节性的特点,不耐保鲜,而果脯则一年四季都可以享用。据史料记载,果脯最早是明朝时期的皇家御膳房发明的,其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水果问题。可见果脯也是吃货的伟大发明。